发表时间:2016-08-12
工业4.0其实并不存在太高的技术壁垒,与其说是革命,不如说是整合。将无数已经成熟的小模块整合成为一个大模块。在芯片设计中,模块化的一个重要元素便是接口。在工业体系中,这个接口就是工业标准。
发表时间:2016-08-12
第20期《求是》摘编了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出席先进制造与3D打印专题讲座时的讲话,刊发文章《催生新的动能实现发展升级》。文章指出,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要有新理念。培育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既要瞄准世界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加强3D打印等核心技术和原创技术研发,又要加快成果推广运用和产业化进程,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联结。
发表时间:2016-08-12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负责人在解读《行动指南》时指出,《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总体导向。发布《行动指南》目的是引导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这个方向,既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现实要求,也是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重要措施,更是顺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升级的必然选择。
发表时间:2016-08-12
中国产业结构正出现新变化,2013年,第三产业的增速高于二产增速;第三产业GDP占比(46%)也首次超过二产占比(44%)。中国目前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高速工业化时期的产业结构相仿。刚刚过去的G20峰会,智能制造和服务化是主题和热点。有理由相信智能服务是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狭义的智能制造”之后的下一个企业创新阵地。
发表时间:2016-08-12
工业4.0其实并不存在太高的技术壁垒,与其说是革命,不如说是整合。将无数已经成熟的小模块整合成为一个大模块。在芯片设计中,模块化的一个重要元素便是接口。在工业体系中,这个接口就是工业标准。
发表时间:2016-08-12
第20期《求是》摘编了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出席先进制造与3D打印专题讲座时的讲话,刊发文章《催生新的动能实现发展升级》。文章指出,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要有新理念。培育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既要瞄准世界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加强3D打印等核心技术和原创技术研发,又要加快成果推广运用和产业化进程,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联结。
发表时间:2016-08-12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负责人在解读《行动指南》时指出,《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总体导向。发布《行动指南》目的是引导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这个方向,既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现实要求,也是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重要措施,更是顺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升级的必然选择。
发表时间:2016-08-12
中国产业结构正出现新变化,2013年,第三产业的增速高于二产增速;第三产业GDP占比(46%)也首次超过二产占比(44%)。中国目前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高速工业化时期的产业结构相仿。刚刚过去的G20峰会,智能制造和服务化是主题和热点。有理由相信智能服务是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狭义的智能制造”之后的下一个企业创新阵地。
发表时间:2016-08-12
工业4.0其实并不存在太高的技术壁垒,与其说是革命,不如说是整合。将无数已经成熟的小模块整合成为一个大模块。在芯片设计中,模块化的一个重要元素便是接口。在工业体系中,这个接口就是工业标准。
发表时间:2016-08-11
可以说里约奥运会是“中国制造”最集中最闪耀的一次境外奥运会。本次奥运会的“衣食住行玩”都贴满了“中国制造”的标签。
发表时间:2016-08-11
制造业转型,即发展中国版工业4.0,标准先行不容忽视。标准是质量的基础,在市场和产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离不开标准的保驾护航。只有制定能被各方采用的国际通用标准,且能转化成可操作的具体方案,才能增强企业以及用户的信心。
发表时间:2016-08-11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根本举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无数的智能装备、智能产品,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新市场,创造了不可估量的新需求。
发表时间:2016-08-11
台达N 1-3 kVA系列小功率段不间断电源系统,承袭台达一贯对技术与质量的坚持,N系列UPS采用最新技术设计,特别针对关键设备及各领域的应用,提供优质可靠的用电环境。储能系统,尤其是光伏、风力发电的新能源微网系统,在国家大力推动之下已经在电网未覆盖的偏远地区、海岛得到大范围推广。
发表时间:2016-08-11
可以说里约奥运会是“中国制造”最集中最闪耀的一次境外奥运会。本次奥运会的“衣食住行玩”都贴满了“中国制造”的标签。
发表时间:2016-08-11
制造业转型,即发展中国版工业4.0,标准先行不容忽视。标准是质量的基础,在市场和产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离不开标准的保驾护航。只有制定能被各方采用的国际通用标准,且能转化成可操作的具体方案,才能增强企业以及用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