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08-01-26
每日从太阳辐射获得的能量是巨大的。地球上所有的能源储备,煤,石油和天然气,相当于20天日照获得的能量。沙漠地区如亚利桑那州(Arizona)和内华达州(Nevada)比美国其它地区拥有更多日照,多数地区获得足够的日照可实际转换为太阳能。
发表时间:2007-07-1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科研人员合作,设计合成了既具有高电子迁移率又具有宽波段吸收的n-型黑色导电聚合物,并用它构筑了高操作性能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07, 129(23), 7246-7247)上。
发表时间:2006-11-29
BP Solar(太阳能部)宣布了一项计划,拟在北美位于Frederick的公司总部进行7000万美元扩建工程。此次扩展工程将使公司现有的规模扩大近二倍,以使发电量接近150MW。该公司扩建工程将为该地区创造70份就业机会。其它相关的计划包括升级电厂内部设施,以实行可持续设计零件。
发表时间:2006-07-03
美国能源部部长塞缪尔•博德曼28日宣布了一个为期三年(从07财年到09财年),耗资1.7亿美元,费用共担、公私合作的计划来推进太阳能技术的发展。
发表时间:2006-06-26
“和无锡尚德不同,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原材料的成本上。依靠战略合作伙伴白氏工业集团未来提供的多晶硅原料,我们的太阳能电池成本将大幅降低。”6月17日,美国英福特集团副总裁钟箫阳告诉记者。
发表时间:2006-04-21
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海拔5100多米的青藏铁路格拉段(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太阳能辅助供电工程圆满竣工,9座太阳能辅助供电系统全面投入运行。
发表时间:2006-04-03
利用纳米尺度的半导体材料如TiO2、ZnO、SnO2等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极的研究是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其中纳米TiO2由于光稳定、无毒成为研究光电太阳能转换电池使用最普遍的材料。
发表时间:2005-11-24
能源短缺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有专家提出,我国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应以核能为主。但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日前在深圳高交会可再生能源技术与投资国际研讨会上表达了不同的观点:我国不能走以核能为主导的能源道路。
发表时间:2005-11-24
集群式太阳能供热制冷装置是利用无污染,可再生的太阳能资源,用于建筑物的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并在一年四季提供生活卫生热水。该装置的最大特点是能源利用率高,节能效果明显,大大节约用户的使用费用。比常规能源系统更加环保和节能,在操作使用方面采用微电脑自动控制技术,无需专人职守,使用安全可靠。在世界常规能源日益短缺的今天,采用集群式太阳能供热制冷装置用于建筑物的采暖制冷和提供热水,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发表时间:2005-07-04
新型用于太阳能系统的插拨式连接器SunCon能快速安全地安装于各种太阳能系统中。